您當前所在的位置:首頁 > 企業動態  

新疆遍地沙漠,為什么還能成為我國的漁業大???魚從哪兒來?

來源:環保設備     添加時間:2022-05-24 08:30:41

新疆的區域面積,26%是廣袤的沙漠。如此干旱缺水的地方,怎會是漁業大???按照常人思維,用曹操的話來說,“不可能,絕對不可能”??墒聦嵤?,新疆除了沙漠,還有另外一面。

一、新疆的沙漠面積,到底有多大?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,立體化認識新疆沙漠的面積之大。

1、從面積占比來看

新疆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,全區面積達到166.5萬平方公里。而自治區內的沙漠,面積達到了43.1萬平方公里,占到全區面積的25.9%。在這里,超過四分之一的區域面積都是沙漠。

中國的沙漠面積,有71.3萬平方公里。而新疆43.1萬平方公里的沙漠面積,占到了全國的60.4%。

2、從單挑排位來看

在中國前十大沙漠中,新疆占了三個,分別為塔克拉瑪干沙漠(33.67萬平方公里)、吉爾班通古特沙漠(4.88萬平方公里)、庫木塔格沙漠(2.28萬平方公里),分別位居第一、第二、第九的位置。

塔克拉瑪干沙漠,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動沙漠,面積僅次于阿拉伯半島的魯卜哈利沙漠(65萬平方公里)。

3、從橫向比較來看

43.1萬平方公里,這是一個什么概念?如果不綜合比較的話,很多人無法形象地理解。

在內地32個省級行政區中,區域面積位居第七的是甘肅(45.44萬平方公里),位居第八的是云南(38.33萬平方公里)。這就是說,新疆的沙漠面積,能夠直追甘肅,擠上第八的位置。

廣東的面積是18萬平方公里,北京的面積是1.68萬平方公里。橫向比較的話,新疆的沙漠面積,是前者的2.4倍,是后者的25.7倍。

如果看來,說新疆是沙漠遍地,真的一點也不夸張。

二、說新疆是“漁業大省”,應該如何認識?大和小、高和低,這都是比較性的詞語,不能泛泛而談。那么,說新疆是漁業大省,它到底是怎么大、在哪些地方大?這個問題,我認為有必要把它說清楚,避免產生一些誤會和歧義。

1、從漁業產值看,排名靠后

漁業產值,是反映漁業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。產值大,說明漁業強。反之亦然。

2020年,新疆的漁業產值是31億元,在全國32個省市當中,排名第26名,只比北京、山西、內蒙古、西藏、甘肅、青海要高。排名第一的是山東,漁業產值是4147億元。

新疆的漁業產值,只占到全國的0.11%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說新疆是“漁業大省”,讓人難以信服。

2、從淡水養殖看,排名提升

漁業產值,以海水養殖、淡水養殖、遠洋捕撈為主。新疆作為內陸地區,在海水養殖、遠洋捕撈上,沒有產出,所以計算總產值的話,存在一定的劣勢。

那我們拋開這兩項,單看淡水養殖,新疆的排名又如何呢?

2020年,新疆的淡水養殖產值是24.5億元,在全國32個省市中,排名第24名,比北京、山西、內蒙古、上海、西藏、甘肅、青海、寧夏高。

新疆的淡水養殖產值,占到全國的0.38%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說新疆是“漁業大省”,依然讓人難以信服。

3、從西部地區看,優勢明顯

漁業產業,受地理條件約束較大。

南方地區,素有“魚米之鄉”的美譽。發展漁業產業,東部省份具有天然的優勢。所以,把新疆和這些省份相比,可比性并不強。

新疆、西藏、青海、甘肅、內蒙古,俗稱“西部五省”,他們地理條件比較相近。那么,如果與西部省份比較,情況又如何呢?

2020年,在這五省當中,新疆的漁業產值排名第一,淡水養殖產值同樣排名第一,并且都是大幅度領先。

所以,說新疆是我國的漁業大省,這個提法并不妥當。恰當的說法是,新疆是西部地區的漁業大省。

三、新疆發展漁業,水是從哪里來的?沙漠,是干旱、缺水的代名詞。而漁業發展,離不開水的支持。那么,新疆發展漁業,并且成為西南老大,是靠什么支撐的呢?

1、湖泊眾多

新疆有兩面,一面是沙漠,另一面就是湖泊。

根據統計,新疆有大大小小的湖泊130多個,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的有30多個,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有10多個。新疆湖泊總面積達一萬多平方公里,位居全國第四。

比較有名的湖泊有天山天池、喀納斯湖、博斯騰湖、賽里木湖等等。這些湖泊,有的是淡水湖,有的是咸水湖,但還是以前者為主。

產魚量比較大的湖泊有博斯騰湖、烏倫古湖等等。

2、水源優質

新疆的水源,主要是高山的冰雪融水。

新疆地處西部,平均海拔高度是4383米,最高海拔是喬戈里峰的8611米。在這里,雪山幾乎是抬頭可見。

冰雪的融化,造就了大小河流570多條,地表水年經流量達到了884億立方米。比較出名的河流有伊犁河、塔里木河等等。

高山上的雪水,水質較好,沒有污染。這也是新疆漁業的優勢之一。

3、雙面成因

一面是43.1萬平方公里的沙漠,一面是眾多的雪山、大大小小的河流、130多個湖泊。這樣強烈的反差,到底是因為什么?

新疆地處歐亞大陸的腹地,氣候干旱,同時海拔較高,地表水蒸發量很大。又因為水資源分布不均,能夠凝聚水蒸氣的地方,一直有水,無法凝聚水蒸氣的地方,水越來越少,就造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局面。

這就是一曲沙漠與湖泊之歌。

四、新疆海拔高,魚從哪里來?2020年,新疆漁業捕撈量為16.3萬噸,其中以淡水魚為主。這么大的捕撈量,魚都是從哪里來的?尤其是,新疆如此高的海拔,在漁業發展之初,魚是從哪里來的呢?

1、魚苗引進

長江流域,魚類豐富。很多的地方,都是在這里引進魚苗的。

從1959年起,新疆開始陸續從區域外引進魚苗,壯大漁業。引進的魚苗中,有青魚、草魚、鰱魚、鳙魚、鯉魚、鯽魚、鳊魚等,都是長江水系的魚類,它們都沒有高原反應,適應得很好。

上述引進,為人工引進。還有的,是動物引進的。因為南來北往遷徙的鳥類,也可能給湖泊附帶送來魚籽。但確定性較高的,還是人工引進的。

魚苗引進,大大豐富了新疆本土的魚類組成。

2、人工繁殖

實現人工繁殖,是發展漁業的有力推手。因為,自然繁殖,養殖戶無法掌控的,產生多少魚苗,都是聽天由命。而人工繁殖,實現了魚苗數量的自主掌控。

經過技術的發展,新疆先后實現了主要魚類的人工繁殖。1961年,新疆取得鯉魚人工繁育技術的成功。1965年,取得鰱、鳙、草魚的人工繁殖技術的成功。

同時,新疆在1968年實施了“南魚北調”工程,將主要產魚湖泊的魚類分配到其他湖泊,實現了魚類的湖泊之間的交流。

3、自然進化

水乃生命之源。在水源充足的地方,經過萬年的進化,很可能會誕生生命。魚,應該也會是其中之一。

“千年的草籽,萬年的魚籽”。獨特的氣候、獨特的水源,這些在新疆進化而成的魚類,應該就會成為新疆的特有魚類。其他的地方,是不會生長這種魚類的。

比如,塔里木河大頭魚,起源于3億年前,有著古魚類活化石之稱,只存在于新疆塔里木河水系。又比如,赤鱸,在我國僅產于新疆額爾齊斯河、烏倫古河流域。等等。

總結:新疆的沙漠面積達到43.1萬平方公里,占到全區面積的四分之一,這的確可以說是遍地沙漠。

說新疆是我國的漁業大省,這種提法有待商榷。因為新疆的漁業產值排名,在全國來看還是比較靠后的。但是,如果劃定范圍,同類別比較,在西南地區,新疆的漁業優勢明顯。

新疆的漁業,離不開水的支持。全區大大小小130多個湖泊,570多條河流,以及優質的水源,都成為它發展漁業的優勢。

新疆海拔那么高,魚都是從哪里來的呢?有三條來源途徑。一是自然進化的,二是魚苗引進的,三是人工繁殖的。

美麗新疆,是個讓人向往的好地方。在這里,熾熱的沙漠、碧藍的湖泊,譜寫著讓人心曠神怡的動人之歌。

那么,去了新疆后,你感觸最深的地方是什么呢?

提到新疆,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畫面大都是沙漠、戈壁灘、枯黃的胡楊林,干旱缺水是新疆留給我們的普遍印象??捎腥司筒煌饬?,新疆根本就不缺水,不但水資源豐富,漁業資源更是在國內名列前茅!是出了名的漁業大??!這就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,新疆作為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,怎么可能成為漁業大???這些魚又都從何而來?

新疆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份,大約占了我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,而如此龐大的面積中約有一半都是沙漠。放眼望去,漫漫黃沙,人們對新疆的印象也就固定在了這里??墒亲屓烁械椒艘乃嫉氖?,新疆雖然沙漠面積大,可漁業資源也極其豐富。據有關數據統計顯示,新疆的年產魚量可以達到數十萬噸左右!本土的經濟魚類多達50余種,其中不乏像高白鮭、虹鱒魚、河鱸等極具特色的地方名貴魚類。

不少產自新疆的魚都用來出口其他國家,像高白鮭、池沼公魚都用來出口日本、芬蘭都國,而且這些魚的出口量在我國同類產品中位居前列,是不折不扣的魚類出口大省。

看完前面的介紹,這下不得不相信新疆確實存在很豐富的漁業資源,“漁業大省”的殊榮并非浪得虛名。新疆人民也得益于這得天獨厚的條件,大發“魚”財。但新的問題就來了,養魚需要水,沿海城市漁業發達是因為水資源豐富,這個普通人很容易理解??尚陆鳛橐粋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,距離海洋還遠著呢,它的水是從哪里來的?水里的魚又是來自哪里?下面將一一為大家揭秘。

先來說說新疆的水是從何而來。

新疆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,不光遠離海洋還受到高山的阻擋,濕潤氣流根本無法到達這里。所以,即便年平均降水量能達到150毫米左右,但因為分布很不均勻,很多地區常年處于干旱少雨的情況,全省有一半的面積都是沙漠也不足為奇。

雖然降水量少,但是新疆卻有一個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優勢:冰川!每年到了夏天,氣溫開始上升,高山的冰川積雪就開始融化,這些積雪融水為新疆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。

融化后的積雪,會隨著地下暗河流向地勢低洼的盆地或平原,然后在此聚集,形成河流、湖泊或者濕地。豐富的冰川融水,使新疆形成了很多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美景。比如準格爾盆地中的沙灣千泉湖,就是由于地下3000多個泉眼不停往外噴涌冰川融水,所以才有了如此具有詩意的名字。

看到這里,相信大家應該都清楚了新疆漁業的水源到底來自哪里了。原來,即便是深居內陸,也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饋贈:豐富的冰川融水為新疆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。這種積雪融水,不僅體量巨大,而且沒有污染,是真正的有機養殖。

弄清楚了水源問題,接下來咱們再來了解一下新疆的魚又是來自哪里。不像沿海地區,因為水域都是相通的,所以在水不斷流動的過程中幼小的魚仔就被順勢帶到了其他水域,然后慢慢長大、繼續繁衍后代。

新疆的水域幾乎是封閉的,所以魚群跟著水流從其他地方游過來不現實。而且很久以前交通運輸并不發達,水里的魚也不可能靠人工運輸來到這里。那新疆這些湖泊中的魚最開始來自于哪里呢?請繼續往下看。

一、來此棲息、繁衍的水鳥從其他地方攜帶過來的魚籽。動物都有遷徙生活的規律,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,動物也會因為過度勞累需要停下來休息調整。正是這種短暫的休息,讓物種之間出現了地點的變化。

比如一些鳥類在遷徙時,會不時停下來喝水、清洗羽毛。當它們在水中清洗羽毛時,水中的魚卵因為體積小,重量輕,很容易就沾在這些鳥類的身上,然后隨著自己的遷徙帶到其他的地方。所以,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發現一些小河溝里明明沒有人放養魚苗,可是過不了多久,就能在里面看到有魚的身影。

二、“千年的草籽,萬年的魚籽?!边@是老一輩的人流傳下來的話,其中的道理還是值得我們去仔細琢磨的。大家都知道,在地球誕生之初,就是個大“水球”,到處都是一片汪洋。只是后來因為地殼運動,有些地方上升成為高山,有些地方夷為平地,還有些地方依舊被海水包圍。

雖然地形發生了變化,但原本生活在水中的魚卵因為外表被一層膜包裹著,當環境發生改變時會讓自己主動進入“休眠期”。在這段時期,它們依舊存在生命體征,一旦環境適合生存或者繁衍,它們就會從膜里出來,長成一條真正的魚。

因為地球在很多年前的樣子我們已經無法再一一還原,但是通過科學技術我們能夠推測出以前這里是什么地貌,所以對于一些沙漠地區出現魚籽就很容易理解了。這些魚籽在經歷了漫長的休眠期后,終于等來了生命之水,繁衍生息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。

三、某些特殊的自然現象發生時,也會改變魚類的生存地點?!疤焐蠒卖~”這可并不是一句玩笑話,這在歷史上是真實發生的事情。人們走在大街上,頭頂被從天而降的魚砸得生疼,魚也會飛嗎?怎么會從天上降落下來?

原來,當遇到龍卷風的時候,恰巧這股龍卷風又剛好經過一片有魚的水域時,巨大的吸力會將魚從水中吸出來,然后跟著龍卷風一起“離開”。當這股龍卷風遇到阻擋物或者風力減弱時,就會停止,而那些被從水中吸起的魚就會像下雨一樣從天空中降落下來。

也許在很久以前,在新疆也發生過這樣獨特的自然現象,魚從其他地方被帶到了這里,然后就在這里一直繁衍生息了下來。

四、從國外人工引進魚。當然,這種方式已經是現代的事情了。各種養殖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的條件下,選擇從國外引進魚苗回來人工養殖,這樣不僅能增加當地魚類品種的豐富性,也為老百姓增加收入又拓寬了一個渠道。

綜合以上四點的分析,我們可以得出這些魚并不是憑空而來。有可能是由于其他動物在遷徙的過程中,無意間將魚籽沾在了自己身上,然后跟隨自己到了這里。也有可能是因為某種特殊的自然現象將魚帶到了這里,或者很久以前這里就存在水源,只不過后來隨著地殼運動又改變了地形,但深埋在地下的魚籽并沒有因此消失,而是當環境適宜的時候再繁育新的生命。

由此我們也能見證到生命的偉大和頑強,不管處于什么樣的環境,都能讓自己具備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。就像新疆,雖然深居內陸,但靠著冰川融水,依舊發展出了繁榮的漁業經濟。

但是我們也要看到,因為人們的過度捕撈和肆意破壞,原本和諧寧靜的環境已經出現了傷痕累累的局面。值得欣慰的是,人們已經意識到這樣無限索取對大自然、對自身發展所帶來的危害,也開始在尋求更有效、更環保的經濟發展模式。人與自然應該是和諧相處的,雙方應該是互相依賴的關系,只有尊重自然、敬畏自然,我們的社會才能持續發展。

 


環保設備 備案號: 滇ICP備2021006107號-303 版權所有:蓁成科技(云南)有限公司     網站地圖
    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,不作為商用,版權歸屬原作者,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,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,我們將立即刪除。

午夜DJ视频在线观看免费